新职业教育主题论坛嘉宾专访(二)|于勇:人才链对接产业链:“政行企校”多元共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
西浦职向未来
新职教论坛
西交利物浦大学将于7月1日(周五)在苏州举办首届新职业教育主题论坛,主题为“数智化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职业教育:机构变革与人才培养”,本次论坛邀请到应用型本科大学、职教本科大学、高职专科院校的教育专家,产业界以及政府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各自发表他们对数智化时代的“新职业教育”发展的观点和见解。
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提出“新职业教育”理念,所谓“新”,是指在新的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新的认知范式以及新的技术平台和训练方式,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变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新职业教育生态。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者,西浦新职业教育主题论坛组委对教育专家、产业界代表等论坛嘉宾进行系列专访,通过分享与论坛主题相关的学术思想观点,参会者和院校老师们将对论坛主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更多职业教育的从业者和关注者带来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本期专访嘉宾是全线实景娱乐扬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勇先生,访谈主题为“人才链对接产业链:“政行企校”多元共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于勇先生将从优秀行业人才的培养、龙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和产教融合给企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产教深度融合下,企校如何更好地协同育人以应对数智时代到来之变。
话题一览
◆ 数智化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 光线传媒作为影视行业龙头企业的代表,企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应承担怎样的角色;
◆ 企业与学校进行产教深度合作时通常会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可以通过哪些政策、机制或方法来协调解决。
嘉宾简介
于勇 先生
全线实景娱乐扬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大学EMBA,入选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曾荣获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先后供职于广电传媒集团及多家影视传媒公司,有丰富的媒体运营管理和影视项目投资、评估经验。
访谈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的引入,职业教育需要一场革新。很多行业存在“先进设备与落后理念并存”的现象。例如,部分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使影视行业的观众满意度受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影视行业的部分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仍需调整。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娱乐和媒体行业收入为2万亿美元,影视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五年期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影视行业,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跨行业消费的需求。近年来,影视产业对文化消费的促进发展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也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但是,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影响力,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还需要共同努力。
提升文化影响力,需要解决人才的问题,所以必须依托于我们的教师、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的转变,重视人才储备、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为文化产业提供适配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络新一代”,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更强,但互联网提供的碎片化信息,会使人专注力下降,所以教育行业需要引导孩子们深度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强大的思维体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已经到了这样的拐点,又遇到了产业技术变革的风口期,但产业发展壮大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人员、专业人才作支撑,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或许就是最好的契合。
就影视文化创意行业而言,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影视文创行业出现部分范围的退潮,暴露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供给侧问题,供给侧在人员能力构架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存在弊端,导致成材率较低。例如,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导演工作的人数非常少,毕业生步入社会,跟剧组、跟项目时会发现,没办法很好地运用前四年所学的知识解决眼前的困难,并且部分从业人员只把影视业当作挣钱的跳板,通过跟剧组找机会跳槽或是转行。毕业生在校期间无法透彻和全面的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因此需在行业内继续沉淀学习。所以,学校培养出有个性且具备支持自身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企业所用、为行业所认可的人才,是迫切和必要的。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参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共通,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
光线传媒在扬州参与建设的扬州影视基地(简称“扬州项目”),以先进完备的工业化生产基地,为影视制作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传媒的决策层敏锐发现,高精尖设备只是物质支撑,背后的人才和团队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这也促成了我们与西浦在产教融合和产学融合的合作。
扬州项目中有两个影棚非常特别,一个总面积超9000平方米的超级水景基地,其提供水戏拍摄的功能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而使用水棚时,若没有成熟的团队,哪怕有再专业的导演和再好的创意,也无法达到惊艳的效果。另一个是2000平米的虚拟摄影棚,这种虚拟摄影棚在国内已经实现了场景应用,比如近期看到的很多新款汽车广告、电视台的虚拟演播室、虚拟偶像、虚拟主持人等等,都应用了虚拟摄影棚的动作捕捉技术。虚拟摄影棚的背后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作支撑,去完成动作捕捉、建模与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创意制作。
超级水景基地室外拍摄区效果图
可以预见,除了常规影棚,以上两个影棚一定是光线产业教育基地对专业人才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附加值最高的亮点。从行业角度讲,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人才和设备的适配问题,有先进的硬件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来熟练操作设备,中国影视制作、广告制作都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如今在硬件上大量投入,希望做出标准化、工业化和数字化三位一体的高科技硬件,期望有与之适配的人才去操作它们,希望能与西浦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方聚焦各自的关注点,产生聚合效应,这可能会为未来影视行业的高端职业教育提供一个破局点。若能成功,我们就是在改变行业规则、突破行业的创作瓶颈,一定能够获得长效的收益。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餐文化盛行、经典缺乏的时代,目前我们手上并无影响力可持续几十年、上百年的IP。经典有赖于人才的培养和匠心的打造,我觉得这也是光线想改变低端生产现况,在扬州建立影视基地的初心之一。
此外,产业的提档升级,还需要大量的、成熟的、可复制的人才团队作支撑。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成功经验应该是可复制的,盲目追求“爆款”并不是一个成熟行业所应体现的特质。我们将通过数字化、专业化、标准化,辅之以成熟团队的稳定输出来解决产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光线和西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在局部产生比较好的示范效应。
我认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以影视行业为例,满足最基础条件,几个人就可以合开一间影视公司的这类企业,一般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他们来说维持生计就行。不同于光线这类的企业,从90年代创立至今,光线经历数次转型。开始从靠电视节目制作起家,成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电视娱乐内容提供方;在覆盖了全国数百家电视频道后,光线构造了强大的产业链和有效的盈利模式,毅然转型去拍电影,并缔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第一”,例如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个破10亿的华语电影,中国大陆出品的第一个过10亿的动漫电影,中国大陆的动漫电影票房第一名等等。
作为头部企业,在领域内深耕,是光线多年发展一直秉承的特色。迎合同质化趋向容易出现问题,跳脱出既有局面,调整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光线传媒探索、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的关键。光线正在由优质内容供给方延展至全产业链,参与建设影视基地,重视教育投资、合作,光线传媒的布局和责任使命要求我们把产业教育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
基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环境,大部分企业会做的是战略“收缩”,不会轻易冒险在某些方面寻求投资,或是谋求参与跨界的项目。但光线却做了一个“逆势”的动作,这需要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决断和信心。光线有着优秀的创意团队,有着影棚等工业化生产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全产业链的打造已趋于完备,形成相对闭环,可以对外寻求联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这种联合对双方来讲都是有益的。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上,以光线为例,我认为企业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效用:
首先,光线可以作为产业教育的“前置探测器”。我们常说教育需要反馈,实际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前馈”,类同于部队作战前派遣尖兵进行侦察活动。光线的产业涵盖一个具体项目从前期策划、中端运作到后端发行的全过程。在中间制作这部分,产业基础使我们能像触角一样延伸至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端点,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面临的瓶颈和痛点等,都可以反馈给我们的合作伙伴。例如在和西浦合作时,我们作为企业方可以即时告知西浦,产业内出现了什么新技术,或是项目落地的某一阶段存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极可能需要通过教育端口来解决。
扬州影视基地&超级水基地效果图
学校就可以预先在校园里通过通识课程、运用问题导向或研究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应对不确定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能够作为职业教育的前馈点和探测点,敏锐地捕捉各类情况并反馈给校方或其他合作方,进而及时调整实践和应对问题。
第二,光线可以成为产业教育的“路由器”。大家喜欢用“路由器“这个概念,是看中它能作为一个聚合点联通四方,打破孤岛。比如,立足于扬州项目,我们能够引入产业链上各个功能板块的合作方,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发掘更多的发展机遇,发挥企业多元的资源链接能力,为学生发展和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专业学习为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实现“体面就业”。基于此,我们认为企业可以作为“路由器”,助力学生在毕业后实现向职场生涯的平稳过渡。
第三,光线可以成为产业创新和产教融合的“孵化器”,我相信这对大学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大学教育实际上分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我认为西浦应该是二者兼有的:一方面,学校致力于学术研究,实验室成果必须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多是应用型人才,这也正是社会所需要的。西浦和光线若能在扬州项目上形成高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模式,甚至营造出新的业态,将在更大程度上方便学校基于产业实践作进一步的针对性研究。
对企业来说,做应用新兴技术上的“尝鲜者”往往需要投入更多。数智化时代所有电子产品会经历快速迭代,我们添置先进设备、搭建硬件平台,若不能凭此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在业内形成集聚效应,数年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亟待相应的产业研究团队参与对这些硬件的谋划与运用,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例如,摄影棚在未来能提供什么样的创意空间和数字资产,实现什么样的视觉特效等等。我们在这方面做好研发工作,拥有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以上要点既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跟西浦在产业创新孵化上可聚焦的点。
我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讲协同育人,可以宏观到对产业内生产方式变革的研究,也可以具体到对个体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的讨论,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应。
学校以育人为目的,而企业得靠盈利才能可持续发展,天然属性不同的两方要形成一个产教共同体,定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教育的问题,一部分出在教育理念上,比如,是用主流的教育形式还是分科式教育?分科教育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巩固,但只依赖分科教育去培养未来的人才还不足够。
像之前分享的例子,影视学院导演专业班的学生从事导演工作的人很少,影视是涵盖多种学科、高度复合交叉的,涵盖文学、艺术学、工学、理学等等大的学科分类,若18岁的年轻人做导演,专业素养基础和人生沉淀还不足够达到导演标准,我认为做导演不光看匠心和匠术,还要有“道”,有自己的哲学思考。 好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它能呼应最核心的哲学问题,能表达出个人的思考与感悟,解答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运用艺术手法提升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人们能从艺术作品里找到共鸣、获得慰藉;所以相较于切分成了若干块去做人才培养,导演专业更适合复合型培养方式。
另一个方面讲,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和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做工作只是为了收入、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想法,而是学会思考、要想到这种生活是靠自己创造的价值换取的。例如,文创领域的从业者具有哲学思考的能力,这是成为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有思考的深度,才可能真正创造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大学教育作为个体开启职场生涯前的最后一站,深刻参与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和塑造,在学校的4-6年里,学生应为自己的思想充实、注入足够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去面对复杂的、充满挑战的现实世界。西浦和光线在扬州的合作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考量之上,我们的产业教育基地和影视基地只有一街之隔,双方理念又具有耦合性和趋同性,在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上都相近了,所以我相信各自成果的呈现应该也是相类的。这是我们合作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或打造文创产品的共识基础。
扬州·中国电影世界总平面图
在影视行业内,不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所有工种都紧密联合,中间任何一环出现错漏,都会影响整个项目。例如,调音师的工作看似普通,实则对音效及最终影视成品的呈现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业务尽量做到满分,还要兼顾自己的部分能否与其他业务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局部服务于整体的概念。
教育不仅要强调做好本职任务,还要注重协同性与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性,了解自己负责的工作对整个流程、整个项目的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这种全局观和系统性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影视行业包括研究型、应用型在内的高等教育,都需要教给学生的。
采访:陈健
编辑:庞天宇、武双双、田若颐
第七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
西交利物浦大学将于2022年6月30日至7月3日举办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暨第九届慧湖教育国际化论坛,主题为“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系统呈现高等教育、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前沿理念和优秀实践,深度剖析未来教育新模式与新生态。
新职业教育主题论坛为教育创新年会中的职教主题特色板块,诚邀关注新职业教育的各界同仁参加,探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职业教育模式!
报名参与
请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报名预约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席位
https://ilead.xjtlu.edu.cn/zh/activity/130
更多教育创新年会信息,请点击蓝字查看
联系我们
庞老师 0512-88970315
tianyu.pang@xjtlu.edu.cn
陈老师 0512-81888349
Siyu.Chen@xjtlu.edu.cn
注:因疫情居家办公,电话若无人接听,请发邮件咨询,我们将在1-2个工作日内回复。
本次会议已经建立了微信讨论群,请识别二维码添加艾力小助手的微信,备注“参与新职教主题论坛”,艾力小助手将邀您进年会交流群。
“
相关阅读链接
新职业教育主题论坛嘉宾专访(一)|顾永安教授:一流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创新
年会预告|诚邀您参与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新职业教育工作坊与主题论坛
▼戳阅读原文,报名预约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参会席位